Facebook两款产品月活突破10亿 微信为何被甩在身后
Facebook今日宣布Messenger这款聊天软件实现了重大突破,月活跃用户达到10亿。作为对比,WhatsApp今年2月突破10亿用户大关,彼时距离该应用发布已经过去7年,而Messenger自2011年分拆为独立应用至今刚刚过去5年。
突飞猛涨的Facebook Messenger
去年7月,Facebook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实现Messenger帐户和Facebook帐户的分离。无需使用Facebook帐号,Messenger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号注册账号进行登录——Messenger彻底摆脱Facebook的限制,开始拥抱更多用户。
进入2016年以来,Facebook Messenger增速相当迅猛,其活跃用户数每三个月就增加1亿。今年1月,其活跃用户突破8亿,到了4月,这一数字就变成9亿了。作为对比,WhatsApp今年2月突破10亿用户大关,彼时距离该应用发布已经过去7年,而Messenger自2011年分拆为独立应用至今刚刚过去5年。
Messenger目前有视频和语音通话以及转载功能。此外,人们在Messenger内部进行的互动也在增多,他们通常会相互发送照片、贴纸和GIF动态图片。数据显示,Messenger已经成了iOS平台上第二火爆的应用,而排在第一的则是Facebook。
在安卓平台上,该应用的下载次数已经突破10亿。每个月用户与商家之间的信息数也已突破10亿条。其他数据方面,每天Messenger用户都会发送2200万个GIF动画,每个月Messenger吞吐的图片数量更是高达170亿张。
「在通向10亿用户的路上,我们专注于为用户的日常交流提供最棒的体验,」Facebook Messenger主管大卫·马库斯说道。「未来我们会继续着眼于连接世界,并向下一个10亿的目标进发。」
公司内部的竞品之争
与腾讯拥有两款社交软件类似,Facebook在社交平台上同样也有类似的布局,不过Facebook可能考虑的更多。我们现在看到一种趋势就是微信和手Q某种程度上越来越像,但Facebook的Messenger和WhatsApp却出现了很大的差别。
Facebook在很早之前就试图将Messenger打造为平台计划服务。某种程度上现在的Messenger和微信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而WhatsApp至今仍然保持着最初的简单。
今年F8开发者大会上,WhatsApp创始人明确表示暂时不会开放服务。WhatsApp快速流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提供核心功能的同时,又能保持简单专注,对Facebook来说,WhatsApp的简单风格能够和平台化的Messenger形成差异,避免因为功能重叠而造成内部竞争损耗,因此允许二者同时发展便不难理解。
扎克伯格表示,「Messenger像是朋友聊天的工具,WhatsApp则像是短信的替代品。虽然听起来差不多,但这是两个不同的市场,每一个都十分巨大。」
开放平台和聊天机器人
某种程度上,现在的 Messenger已经逐渐向微信靠拢。除了这个跟微信公号相似的即时文章功能外,Messenger 在去年6月开通支付功能,在年底还增加了打车服务 Uber。而在今年4月份,各家公司做的聊天机器人也可以登录 Messenger。
据悉,Facebook已经决定把传统PC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开放模式,沿袭到Messenger中。该公司已经对第三方开发者公布了开发接口,他们将能够提供各种附加功能,并以此获得收入。而Messenger的用户可以通过第三方聊天机器人,预订机票、预定外卖、查询快递包裹的位置,完成许多需要过去通过手机软件才能够实现的服务。
Facebook希望这些机器人将彻底改变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方式。针对一个小指令,你无须打开多个不同的应用程序,通过Facebook的Messenger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想象一下通过发送短消息给航空公司就可以定机票,或者通过与Yelp机器人聊天就可以找到合适的餐馆。你无须下载那些只偶尔用几次的应用程序浪费资源,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打开聊天应用Messenger。
如今,已经有超过1.8万聊天机器人在该应用内推出,远高于今年6月的1.1万。开发者显然对Messenger的聊天机器人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已经有超过2.3万聊天机器人注册了该公司的Wit.ai机器人引擎,希望充分利用该公司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
对社交帝国腾讯的启示
与Messenger相比,中国最为强悍的信息应用微信月活跃用户只有7.6亿左右,而且现在的微信看上去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了。Messenger的成功得益于国际市场的有力扩张,而微信也一直在致力于国际化,为什么这款产品某种程度上却失败了。
科技博客TechinAsia曾在一篇文章中,总结了微信以及大多数中国互联网产品国际化失败的三个原因,我想这或许会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以下是全文:
昨天,我的同事Steven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不仅研究了腾讯的聊天应用微信的优秀,还探究了为何腾讯投入大量资金在几乎所有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后,这款应用却仍然没有在中国以外地区获得市场份额的原因。要知道直到现在,微信仍然屈居Facebook之后。
为什么?如果你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可能不同的市场会有很多具体的原因。但广义地说,我认为腾讯与微信在海外扩张时,有三个相当大的失误,而且十分巧合的时,这些失误往往也是其他推出国际业务的中国企业所经常犯的。
1、时机并不好
第一个错误也是最明显的原因,就是微信进入国际市场大体上是在2012年甚至更晚一些,而这个时候其他的聊天软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地位。腾讯试图用过明星云集的市场推广弥补这种差距,但市场并没有对这款聊天应用作出很好的回应。
对聊天应用来说,你是否会使用的关键在于朋友是否在使用。如果你的朋友使用聊天应用程序,你可能会使用它。如果你的朋友不使用聊天应用程序,你可能压根不会考虑去使用它。这和企业打多少广告做多少营销,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
微信在国际上推出的时候,绝大多数市场都已经有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聊天应用程序。每个地方的聊天应用程序都极具本地化特色,在印度尼西亚Blackberry Messenger是最热门的应用,而在美国则是WhatsApp。但核心问题都是相同的,人们的朋友都已经开始使用聊天应用程序,而这并不是微信。
2、中国市场优先
微信的第二个错误是没办法为人们提供一个从其他聊天应用程序切换的理由。
在中国,腾讯没有犯这个错误。微信在初期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腾讯的另一个产品:QQ,那是一个基于PC互联网时代的即时消息产品,而微信则是专为移动世界设计,腾讯迅速地把它从一个简单的消息应用程序变成集所有功能于一身的移动平台后,上到订购一个披萨,下到玩一款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国用户通过微信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
虽然腾讯大谈特谈在全球市场保持同步,但同样的功能被国际用户使用到,始终都慢了一步。即使是现在,在2016年中旬,我已然无法通过微信美国版WeChat订购任何事物,我也没办法通过微信预订Uber服务或控制自己的智能电视。在微信国际版已经推出四年的今天,微信国际版相比中国版本来说,仍然还只是一个苍白的外壳。
平心而论,考虑到中国市场巨大的规模、腾讯在这里享有的成功和市场地位,以及腾讯将微信和其他的应用程序关联起来的难易程度,我们很难去指责腾讯。而为了让这款产品在全球市场保持相同的功能,这要求腾讯必须与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企业谈判并建立伙伴关系。很显然,这是一个疲惫而又昂贵的命题。
但是,这家公司将中国市场作为微信发展的第一计划,这使得国际产品和中国产品之间的差距也远比想象中要大。而对腾讯来说,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远比国际市场来的更为重要。
3、失败的本地化
微信在中国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腾讯对中国市场非常理解。凭借QQ十年来积累的用户习惯数据以及腾讯在手机游戏的霸主地位,腾讯比任何公司都了解如何去提供一款适合中国用户的移动端聊天应用程序,而这最终也导致微信慢慢的从一个有趣的社交工具变成几乎覆盖中国人生活方方面的移动枢纽。
但腾讯在国际市场却并没有相同级别的产品,正如上文提到的,微信国际版没办法提供和中国版一样的功能。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失败的地方,微信国际版推出后,并没有针对本地市场的用户需求进行过认真调整。
再一次以我自己在美国使用微信的经历为例,想象一下,我的妻子通过微信给我发送了一张有趣的图片,我想将这张照片分享给我在Twitter上的粉丝们,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美国用户可能希望做到的一件事。但据我所知,美国版微信没办法实现这样的功能。我可以把图片分享给其他的微信使用者,或者我可以将这张图片添加到微信收藏里面,但这真的显得多余而又鸡肋。
另一个例子:贴纸。微信允许用户购买或下载各种贴纸包,这样在谈话的时候可以增添很多情趣。但很明显,专门针对中国用户的贴纸总是优先考虑的事情。当我用微信搜索一些美国人在聊天时可能会使用到的贴纸时,诸如棒球、美式足球、独立日....我发现根本找不到。而当我在中文里搜索「春节」时,我发现了很多贴纸包和许多其他相关的贴纸。这不仅仅只是在美国市场这样,当我搜索巴西最著名节日「狂欢节(Carnival)」以及「斋月(Ramadan)」,也没有出现任何结果。
美国市场可能并不是WeChat国际化扩张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巴西和印尼市场肯定会是。然而,即使是贴纸这些看上去简单,却能很好保持用户粘性的简单东西,腾讯都没有做好。这很显然,腾讯并没有投入许多精力在每一个国际市场的本地化。
当然,这一切对腾讯的高管来说并不是一件太悲伤的事情,我不确定,梅西给国际版微信的广告代言费用是多少,但这个应用程序已经有7.62亿的月活跃用户。即使其在国际市场并没有达到腾讯的期望,但在中国市场,微信仍然拥有不容忽视的主导地位。
在中国企业尝试国际化扩张时,我们总能看到上面的这三个错误,导致的最终结果也可想而知。这个故事的寓意也非常简单:当你想要迅速走出国门时,如果你不想收获一个半途而废的扩张,那么请将这些市场和国内市场同等对待。